「品牌故事」山钢:越五洲 进北极 拓蓝海 “品牌之花”铿锵绽放
作者:金平洋 发布时间:2023-05-15 分类:品牌故事 浏览:25 评论:0
位于黄海之滨的山钢集团日照公司(李建辉 摄)
当前,钢铁市场震荡下行,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,山钢股份何以立市?“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,持续强化品牌建设,更好地发挥品牌效应,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。”山钢股份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王向东表示。
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炼铁厂(李建辉 摄)
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鸟瞰(李建辉 摄)
山钢集团日照公司厂区内的海滨公园。(李建辉 摄)
多年来,山钢股份将品牌意识融入生产、管理实践,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不断提升品牌内在价值,一批质量竞争力强、品牌附加值高的拳头产品实现“逆袭”,越五洲、进北极、拓蓝海,让越来越多的客户爱上了“山钢制造”。
图为山钢集团日照公司中厚板厂职工在热处理工序开展质量攻关 。(山钢集团 供图)
智慧赋能 品牌更硬核
山钢股份对标行业先进,立足企业实际,全力推进公司信息化、智能化进程,为“山钢制造”增添“智慧砝码”。
为提升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,莱芜分公司于2021年投用LIMS(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)。“LIMS将检验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率由过去的60%提到了100%,没有了人为因素干扰,质量检验的准确度大幅提高。”莱芜分公司LIMS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。而在日照公司,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自动原料检验系统、每天高速运行的全自动低温冲击试验机等,都是他们实现精准检测的得力“助手”。
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热轧卷板库。(郭阳 摄)
山钢集团日照公司4300mm产线在生产9Ni钢。(郭阳 摄)
坚持质量至上,山钢股份深入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运行,大力实施“机器换人”工程,为高端产品保驾护航。
“信息化、智能化的应用使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、规范化,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。”莱芜分公司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室负责人表示。近年来,莱芜分公司先后通过欧标、英标、韩标、日标等国家和地区认证近40项,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8个,名牌产品总产量占莱芜分公司全部产品产量的54.60%。被称为“最强大脑”的日照公司智能管控中心,实现了产销一体、协同管控、一级调度的高效运行。
创新驱动 品牌更有底气
创新驱动,投入先行。近年来,山钢股份的研发投入均保持稳定增长,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到4.17%,持续不断的投入为品牌发展积蓄了充足“能量”。截至目前,公司拥有有效专利2044件,其中发明专利1078件。
“山钢股份聚焦绿色制造、智能制造、仿真模拟、新材料研究等高精尖技术领域,形成钢铁和新材料科研高地,塑造品牌,创造价值。”山钢研究院党总支书记、常务副院长王中学介绍。以科技项目为引领,山钢股份积极承接国家和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,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攻关,在高端轴承钢、汽车用钢、海洋装备用钢及高强结构用钢等核心技术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。
山钢集团产品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。
山钢集团产品应用于桥梁建设项目。(李建辉 摄)
山钢集团5万余吨高强螺纹钢用于济莱高铁项目建设。(李建辉 摄)
山钢股份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,实施《科技创新体系加速变革方案》,整合公司研发资源,完善“一院多中心”协同创新机制,构建与市场融合、与生产同向的协同研发格局,加速成果转化,赋能品牌塑造。
山钢股份在坚守创新中掌握了一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,拥有了一批“人无我有”的首发产品,品牌创造力得以快速提升。2022年,山钢稀土钢项目以“优秀”等级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验收,高强度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、高端极地低温钢等品种钢开发取得突破。
美标W24×62W24×55系列极薄大规格H型钢在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型钢厂大型生产线一次开发成功。(张建 马强 摄)
以高端汽车板和家电板为定位的山钢集团冷轧产品。(李建辉 摄)
聚合资源 品牌更具生命力
以山钢集团商务年会为支点,山钢股份贯彻“构建钢铁生态圈、打造行业新标杆”战略部署,打破地理、资源界限,将过去“各自为政”的环节、要素融为一体,汇聚互助共赢的“能量场”,夯实生态圈基础。
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炼铁区鸟瞰
山钢股份以“五位一体”为引领,产销研同向发力,做强明星产品、做大金牛产品、压缩常规产品、淘汰“鸡肋”产品,加快提档升级步伐。继亚马尔、加拿大LNG项目、北极—2项目之后,超设备极限规格的美标型钢GR50成功打入中船重工秘鲁钢桥项目,高端超低温储罐用9Ni钢成功供应中石化、中海油和中石油大型石化项目……“山钢制造”实现国内国外市场“两开花”。
山钢股份加速向综合解决服务商角色转变,发挥产业集群市场开发“突击队”、重点工程“尖刀连”和重点客户“服务专班”作用,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,以贴心服务提升品牌美誉度。
此外,山钢股份以“生态圈”理念为引领,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。“牵手”临清市政府、济南大学,共建山东临清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;与客户共建研发平台……产业链与创新链在优势互补中实现互利双赢。
作者 | 通讯员 刘芳 王玉军
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18376601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相关推荐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- 品牌故事排行
- 标签列表
- 搜索